- 婆媳关系,微观上看是两个女人之间的事,宏观上分析是几千年世袭的家庭纠结,不只是两个女人的事。婆媳关系,演绎的故事似乎就是碎碎叨叨、争争吵吵、婆婆妈妈的事。
看看“婆婆”两字的结构,感觉很有点寓意。女字上面一个波,好像婆婆们天生就要让头上的波起风浪,“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”还想掀起轩然大波,而媳妇两字似乎又很委屈,媳字右边一个“息”,妇字旁边扫字的一半,好像在暗示遇到婆婆们也许是善意的,恶意的无事生非、小事变大的“波浪”就要息息火,不然会被扫地出门。表面看婆媳关系的说文解字,虽然牵强附会,可剖析其中,蕴藏的封建余流是沿袭下来女人地位不平等造成的,如“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”、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”等等,这种“逆来顺受”的世袭在婆媳关系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姑娘是泼出去的水,嫁出去要老实听话才对得起公婆,旧社会打骂媳妇是家常便饭,新社会虽文明进步,但不少媳妇要“享受”婆婆的冷言冷语,含沙射影。只听说“一个女婿半个儿”、“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”,这些历练给女婿的话,说明女婿的地位一直就高过媳妇,媳妇是很难得到女婿这种欣赏式的厚爱。媳妇嫁过来天经地义,女婿上门便是不可思议。婆媳难处,不是家的缘故,而是有历史文化的家庭世俗左右着婆婆,深深浸透在婆婆的思维中,世人的眼光里。前不久,发生的婆婆杀儿媳演绎了婆媳关系的极致:株洲市攸县黄丰镇某新媳妇嫁进家三个月得到邻里、家人称赞,说明儿媳不错,婆婆理应高兴才对。哪知身为婆婆的心狠女人心理怪异,认为自己当媳妇十多年都没有得到邻里间的好评,心里特不舒服。于是,一天婆婆说有身孕的媳妇煮饭的锅碗响声影响了她休息,婆婆便与媳妇发生口角,并把媳妇杀了装在蛇皮袋扔进了屋后的化粪池里,然后心安理得去打麻将了。这个婆婆把“波浪”掀大了,也让自己的后半生“享受”牢狱之灾。
俗话说: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。新媳妇进门,来到一个陌生环境,不光需要老公的关心,作为婆婆应该宽待关爱,让媳妇早点融入到家庭里来,
因为,这是关系到两个家庭的幸福与快乐。其实,真正细究,婆媳关系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,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。如果婆婆能及时转换成为妈妈的角色,“婆媳”两字自然可以让两个女人把“波浪”给“平息”了。婆婆妈妈的事是小事,婆婆妈妈的事弄不好就会演变成大事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只有健全的细胞才会让家庭幸福,才能让社会和谐。倘若婆婆能够放下架子,走出“多年的媳妇熬成婆”的婆媳文化渊源,不要用“熬”的方式去熬新进家门的媳妇,而是把媳妇当女儿疼,不在媳妇身上挑三拣四,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媳妇,婆婆间不张家媳妇长李家媳妇短,那婆媳关系很快就会转化成母女的亲情关系。而实际上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的都是情同母女,甚至形影相随。当然,媳妇也是一样要把婆婆当妈妈,而不要对着老公说“你妈这样,你妈那样”。当婆媳关系转换为母女情感时,很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,因为母亲懂疼爱,女儿懂关怀。婆婆媳妇的角色转换很重要,但这里面比较顽固的是婆婆要及时转换角色,媳妇嫁过来是在一个全新的家庭环境里生活,她需要适应的人很多,公公婆婆、七大姑、八大姨。虽然现在的七大姑、八大姨少了,但对于一个新媳妇仍然是一个全新的环境,需要新环境大包容,婆婆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想着要如何调教媳妇,而应该想法让刚进家门的媳妇有家的感觉,家的温馨,而不能板着脸高高在上做“家长”,更不能用世俗的“家风”管教媳妇。“多年的媳妇熬成婆”,熬的是一种折磨,熬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封建残余,熬的是一种世袭的婆媳意识。如果新时代的婆婆们思想开放点,言语温暖点,不再“熬”媳妇,用一句常说的话“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”,转换婆婆的角色,像妈妈那样与媳妇相处,把媳妇当女儿,容得下媳妇的缺点,容得下年轻人的闪失,甚至容得下媳妇双休日睡睡懒觉,那婆媳关系自然是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
“婆婆妈妈”就是一种角色应该转换的称谓,因为,不当婆婆当妈妈,婆媳关系乐开花。不当媳妇当女儿,婆媳关系乐开怀。